
4月22日的克什米尔山谷里,一辆载满游客的大巴突然传出密集枪声。
这场持续半小时的袭击导致26人当场死亡,其中三分之二都是拿着相机的外地游客。
印度军警在现场发现了巴基斯坦制式的AK-74U短突击步枪,新德里方面当天就召开紧急会议,直接把矛头对准了邻国。
巴基斯坦的反应倒是干脆利落,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甩出边境监控记录:"事发时两国交界处根本没有人员越境痕迹"。
这场枪击案引发的连锁反应远超外界预期。
5月7日清晨,印度空军突然发动代号"朱砂行动"的跨境打击。
戏剧性的是,当他们的"阵风"战斗机群刚越过控制线,巴基斯坦雷达站就响起了警报。
巴方出动的歼-10CE机群展现出了碾压性优势——这些中国制造的三代半战机用霹雳-15导弹在视距外就解决了战斗。
现场流出的残骸照片显示,三架单价2.5亿美元的法国造"阵风"成了废铁,更尴尬的是有两架印度米格-21摔在了自己国境内。
新德里应对失利的方式堪称魔幻。
空战结束不到六小时,印度信息部就向X平台发出强制令,把新华社和环球时报的账号全封了,理由是"传播虚假残骸照片"。
这个封杀名单后来扩大到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,累计封了7824个账号。
有个被删帖的印度网民在论坛吐槽:"他们连自家电视台重播的坠机画面都打码处理了。"
正当网络审查闹得沸沸扬扬时,印度退役中将尚卡尔在《印度防务评论》上的言论又添了把火。
这位老将军信誓旦旦地说:"在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,宁愿和中国作战,也不愿和巴基斯坦作战,理由是巴基斯坦人擅长战斗,比中国人更会操控中国武器装备。"
他的神逻辑是"巴军天天用中国武器,比原厂还熟练"。
这话传到中国军事论坛,有网友调侃:"按这个说法,天天用iPhone的应该比库克更懂苹果?"
印度官方倒是保持着谜之自信。
空战结束第二天,全印度突然开始为期十天的"胜利庆典",连偏远村庄都挂起了国旗。
更绝的是外交部操作——他们请来70国驻印使节参加特别吹风会。
有位欧洲外交官私下说:"看着PPT上5:0的战果对比,再想想新闻里的残骸照片,差点没管理好表情。"
作为事件另一方的巴基斯坦,操作反而显得冷静。
巴外长达尔在记者会上明确表态:"核武器不在选项清单里,常规部队足够看场子。"
他们展示的战场监控视频显示,歼-10CE的雷达在150公里外就锁定了印度机群。
有军事博主算过账:印度摔掉的三架阵风价值7.5亿美元,抵得上巴基斯坦空军全年军费的三分之一。
这次事件暴露的不仅是军事差距。
当印度忙着删帖庆祝时,克什米尔民众在社交平台发起了"寻找真相"话题。
有当地大学生上传了手机拍摄的视频:空战当天,斯利那加军用机场确实有救护车队频繁出入。
印度军方对此的解释是"例行演习伤亡",但这个机场距离坠机地点足足有200公里。
国际观察家的关注点逐渐跑偏。
美国《防务新闻》算了笔经济账:印度订购的36架阵风还没交货就摔了3架,达索公司可能要重新评估保修条款。
法国网友在推特上起哄:"建议莫迪总理下次买战斗机时加购坠毁险。"
更扎心的是土耳其媒体,他们被印度封号后,干脆在头版登了张阵风残骸的高清照片。
耐人寻味的是,尽管双方剑拔弩张,克什米尔实控线的停火协议居然还在生效。
巴基斯坦边防部队最近开放了边境集市,印度小贩照样过来卖香料。
有个卖了二十年藏红花的印度大叔说:"当兵的吵他们的架,我们老百姓的生意不能停。"
边境检查站的士兵私下透露,最近往来货车的通关效率反而提高了两成。
这场闹剧般的冲突给各国观察家上了生动一课:现代战争中,舆论场的胜负可能比真实战场更难掌控。
当新德里忙着给社交平台贴封条时,伊斯兰堡的歼-10CE已经完成了新一轮战备值班。
克什米尔的天空暂时恢复了平静,但山脚下烧焦的战斗机残骸,还在提醒着人们这里发生过的魔幻现实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